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服务

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发布日期:2022-08-11
信息来源:

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名河南省越调剧团)成立于1949年6月,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建团近70年来,在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相继创演了优秀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二百多部。在已故著名越调表演大师申凤梅的引领下,尤以擅演三国戏《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七擒孟获》等而响誉 。1965年至1981年相继由北京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扒瓜园》、《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四部电影艺术片及《诸葛亮》等四十多部(集)电视艺术片。剧团在参加 戏曲赛事和河南省历届戏曲大赛及汇演中,频频荣获多项大奖及各类单项奖。特别是大型现代戏《吵闹亲家》获得1991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新编历史剧《老子》在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第四届黄河戏剧奖特别奖后又在 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十佳剧目、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三届“文华大奖”,2013年获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并被拍摄电影《圣哲老子》,同年参加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

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和优秀的民族文化。2016年11月越调《老子》一剧受邀赴台湾参加2016年两岸戏曲交流系列活动,受到宝岛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2017年元旦,越调《老子》剧中“孔子问礼”一折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及首都近千名观众献上新春贺礼,轰动京华。2019年8月受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遣,赴比利时参加2019年那慕尔国际戏剧节。演出现场吸引了比利时那慕尔政要、国外友人及华侨华人等500余人观看,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起立鼓掌,并上台争相与演员合影,把整个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本次比利时文化交流演出,是越调艺术首次走出国门登上国外舞台,圆了一代代越调人的梦想。2019年9月越调《老子》剧组受邀赴韩国参加韩国原州国际艺术节,越调艺术鲜活的人物造型、华丽精致的戏剧服装、技艺高超的武戏和生动的表演,让国外友人赞叹不已,近万名韩国观众纷纷鼓掌欢呼,高呼“China(中国)、yuediao(越调)”,演员们倍受鼓舞。本次韩国文化交流演出,是2019年越调艺术继赴比利时文化交流演出后再次迈出国门登上国外舞台,使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进一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原文化在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中心创作出来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艺术作品,推出了一系列讲好河南故事、唱响河南声音、宣传河南文化的精品剧目,如越调现代戏《花开 花落 花香》、历史剧《诸葛亮-临危受命》和红色革命题材《吉鸿昌》,均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剧团从1963至2021年曾十二次晋京演出轰动京城,誉满华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杨尚昆、邓小平、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1963年在北京演出时,周总理观看《收姜维》后夸赞申凤梅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文化报》、《文汇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五百多篇。

剧团在表演、声腔、音乐、舞美艺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造就了一批批在 颇具影响的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和实力较强的创作队伍。全团现有演职员138人,阵容强大,行当齐全,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35人,初级职称33人,为河南省乃至 有较大影响的一支省级艺术表演团体。目前,在以申小梅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接过申凤梅大师的这杆越调大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推动越调事业的蓬勃发展。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