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产业这十年:创新传统,融合出彩
发布日期:2022-10-17
信息来源: 河南文化产业智库

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河南文化产业十年发展,想必该是“砥砺奋进”“创新传统”“融合发展”“出圈出彩”。
过去十年,起步较晚的河南文化产业厚积薄发,守正创新,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在艰难坎坷中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出彩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旅科技融合背景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四次考察河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文旅资源禀赋,通过创意激活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国潮国风文化产业新业态持续出圈,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令河南独特、厚重的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策部署;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提出了“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科技部、文旅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国务院《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要求“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引导产业复苏和创新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文化产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立足省情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文化强省、省委战略重要部署,与时俱进制定若干重要政策措施。2012年,河南省委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载体,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把河南打造成 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2013年,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以进一步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年,省发改委《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对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部署。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提出实施 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省委省政府及文旅系统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我省文化产业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2018年文旅行政融合以来,数字技术、内容创新、创意赋能、产业融合进一步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产业供给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充分显现,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对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提出要求。2021年省委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纳入十大发展战略。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设计河南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将文旅设计列入设计河南建设主攻方向。系列战略政策为河南文旅文创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河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从“文化强省”到“旅游立省”,再到“文旅强省”和“文旅文创融合”,河南的文化资源在深化文旅融合和数字创意中得以激活、转化。十年来,通过举办中原文创之星大赛、河洛文化大集、惠民文旅消费季、“老家河南 黄河之礼”国际文旅创意设计季、中国·洛阳“三彩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搭建全链条文创产业和消费平台,河南文化产业在融合创新中提档升级,激发出新的业态和消费需求,逐渐实现了由“软实力”向“硬产业”的嬗变。
“老家河南黄河之礼”2020国际文旅创意设计季成果展
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454.3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05.26亿元,增长了5倍多;2013至202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14.1%,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2.3%提高到2021年的4.1%;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数字内容服务等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互联网文化行业小类呈现较快增长,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1年,全省文化市场经营机构达15000余家,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有2877家。我省 的上市文化企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连续6年跻身 文化企业30强,郑州鸿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羲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象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一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约克动漫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游客在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里,通过沉浸式演绎+剧本娱乐的形式享受沉浸式文旅新体验,成为当下河南热门的文娱活动。作为国内 一批“剧本杀”企业,洛阳卡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剧本+”的文娱方式拓展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估值1.2亿元,业务涵盖剧本创作发行、DM培训、店主培训、体验馆装修、运营后台管理、小程序开发等全产业链的 剧本杀行业头部企业。这是河南文化产业根植中原文化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一个生动案例。在河南,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制造、体育等领域的“文化+”创意融合模式正在迸发出强大活力,数智化、创意化加速驱动文化产业转型,催生出更多新场景和新模式,新兴业态异军突起。河南创新诠释传统文化打造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及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屡次破圈,由此衍生的唐宫文创IP与52TOYS、泡泡玛特、十三余、西山居等盲盒手办、汉服、游戏等行业头部企业联名,已开发出多系列上百种文创产品。河南博物院一上架就脱销的“考古盲盒”“火”出国门,漂洋出海,到2021年销售量已经超过26万个,销售额达到2100多万元人民币;2021年10月亮相的“一起考古吧”支付宝小程序吸引超3000万用户“线上考古”,带动超500万用户访问河南博物院的支付宝官方小程序;2021年12月,河南博物院推出 3D版数字文创“妇好鸮尊”,上线即售罄。
豫博文创
豫博文创宝物巧克力、冰激凌、冰箱贴等丰富多彩的网红文创产品“潮”出圈,带动文创豫军关注度、影响力持续增强——豫游纪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创意元素打造希望的艺术,产出了上千个sku和160+原创版权,成为涵盖设计、产品、运营、销售全产业链的文创品牌;大宋雅集汲取河南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强文化特色的文创礼品,得到多个国际会议组委会认可并成为深度合作伙伴,接到多项IP授权,2018-2021连续四年成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官方礼品合作机构,创意制作的“中国杯”成为读懂中国的重要载体,多次被央视报道并入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主推文创纪念品销售;河南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国家级动漫品牌嘻多猴IP为切入点,独创了一套动漫文创为产业赋能的运营解决方案“IPCT”,成为国内创意知识产权变现运营模式落地的特色标杆,联合郑州歌舞剧院成功打造《唐宫夜宴》舞蹈动漫IP“唐媚儿”,探索建立“嘻得数藏”数字文创平台,为殷墟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打造的多款数字文创藏品上线秒空,2021年推出的文创冰淇淋“嘻游 ”火遍全网,创意制作的8个语言版本的剪纸动画片《过年》《天涯共此时》被超过90家驻外使领馆、海外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应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国潮文创正成为出彩河南的一张靓丽名片。
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拓展演艺新边界,虚实相容的沉浸式文旅新体验不断涌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演艺节目久演不衰,《黄帝千古情》《印象太极》面世备受好评,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演艺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一路有戏》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一经推出便成了河南文旅“新爆款”,迅速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追捧。网剧《风起洛阳》更是“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洛阳开启以“全城剧本杀”为主题的沉浸式城市文化娱乐和休闲旅游新模式,依托洛阳卡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洛阳艾芙必文创有限公司等 剧本娱乐行业龙头企业打造 影响力的剧本杀产业集聚地。数字化、沉浸式演艺体验,为未来文旅产业延展了无限可能。“云端”突围,河南抢先布局文旅产业“元宇宙”。今年7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元宇宙创造者大赛;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布局数字文创藏品平台,旗下中视新科公司“万物有数”区块链数字藏品平台入选河南省首批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河南卫视顺势推出“河大卫数字藏品”项目;开封实施“宋·元宇宙”文旅场景开发工程;云台山元宇宙互动游戏正式上线……文旅数字新基建正在全面开启。十年来,以动漫游戏、数字创意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表现同样亮眼。累计制作出口电视动画片25部、作品推广发行至3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创汇5000万美元的河南约克动漫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可谓是河南动漫十年快速发展的缩影,自2011年以来,约克动漫连续10年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动画片《延安童谣》在央视播出,并依托动画制作和软件开发,逐步拓展完善IP授权、IP衍生品、主题乐园、数字孪生、三维仿真等产业链条。作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的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创作36000幅《小樱桃》漫画作品,出版发行漫画书刊335款、2100万册,20余部、500余集电视动画片在央视和 百余家电视台播出,创作的电视动画片《焦裕禄》在央视播出位列2022年1月 动画片收视率 。以游戏CG动画制作为主业的郑州猫先生动漫游戏公司,凭借 的数字内容制作技术长期为国家博物馆、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行业龙头提供CG制作服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立春》环节,青岛上合峰会上的《有朋自远方来》表演环节,背后都有猫先生的动漫技术支持。河南数字文化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河南频频为企业送来金融“大礼包”,持续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政策红利。2014年至2018年,省财政每年从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中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累计拨付资金2.6亿元。此外,我省还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多元。2019年起探索设立河南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目前初步募资9.7亿元。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原银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银行授信额度超780亿元,并通过政银企签约仪式、银企对接会、投融资路演、项目遴选等形式帮助文旅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超百亿。省文旅厅还协调发改、财政,将文旅行业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99个项目进入我省拟发债项目名单,发债金额合计109亿元。省文化产业协会在省文旅厅指导下探索设立面向全省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为全省文旅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在疫情防控中,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促进文旅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联合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中原银行出台金融支持全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疫情以来,全省共有392家文旅企业获得贷款,贷款总额229亿元,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和人员就业。2021年7月以来,为缓解文旅企业灾情、疫情叠加影响压力,河南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河南研究制定帮扶文旅企业9条措施,主动做好29家重点文旅企业“1+1”助企个性化服务工作。省文旅厅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6.3亿元,重点用于文旅企业灾后恢复重建、复工复产和贷款贴息;并召开金融帮扶文旅企业座谈会,与省内金融机构代表共商应对灾情和疫情帮扶良策,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60家受灾文旅企业获得贷款16余亿元。河南的做法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充分肯定,2021年底,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召开的推进纾困政策落实与企业创新发展工作会议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得到通报表扬。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集聚平台。我省积极扶持培育和评选表彰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采取重大项目带动、聚集发展的方式,让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为积极引导园区健康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出台了《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文化产业基地12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1个,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2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9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3个。目前,1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聚集了4970多家文化企业,从业人员43万余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313亿元。
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网红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所在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完善基础配套和服务体系,汇聚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了引领全省文旅项目发展的标杆。十年来,河南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完善配套措施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围绕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和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谋划项目,建立全省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库,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集聚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在兰考音乐小镇,以泡桐制作的古筝、琵琶等20多个品种乐器畅销国内外,形成了年产值15亿元的文化产业。像兰考这样依托特色资源将文化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的,还有镇平县石佛寺镇玉雕产业、确山县提琴产业、固始县三河尖镇柳编产业、宝丰县赵庄乡杂技魔术产业、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等,有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2018年起,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命名了80个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拨付7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此外,围绕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探索建立文产特派员制度,在文旅部产业司支持下,联合清华文创院共同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首批以修武县、栾川县、光山县、济源市四个县(市)各5个村为试点进行推进,以文化创意为引擎,带动各种现代发展要素进入乡村,推动乡村整体性创新发展。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潜力巨大。疫情以来数字文化消费规模快速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河南聚焦考古文博、演艺娱乐、动漫产业、数字文旅等推动IP转化,充分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以创意设计和科技应用生成文化新内容,赋能消费新场景,不断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激活文化消费潜力,近年来河南持续发力。2017年,河南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郑州成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郑州市、洛阳市分别拨付2500万、2000万专项用于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同年,省文旅厅与洛阳市政府联合启动首届河洛文化大集,至今,河洛文化大集已举办五届,通过多元化、沉浸式文旅消费体验,丰富文旅消费供给,推动全省文旅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十四五”以来,河南持续以业态更新和惠民举措激发消费潜力,深入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文旅消费新领域,探索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全省文化旅游大会表彰了1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10个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10个文化旅游先进企业,有力地提振了复苏繁荣文旅市场信心。会议印发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提出了7项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主要任务,以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全省各地积极响应、妙招频出,通过举办文创市集、发放文旅消费大礼包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让利惠民和促进消费活动。作为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领域,夜间文旅消费成为新蓝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加快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通知》,鼓励主要景区、景点、文旅公共服务场所延长开放时间,开发特色夜间旅游体验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夜间文旅消费。国家文化消费示范城市洛阳市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打造“古都夜八点 相约洛阳城”夜游品牌;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郑州市发放4亿元消费券,举办网上购物节、欢享乐购季活动,打造“醉美夜郑州”消费品牌;同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开封市奖励每个“明星夜游项目”10万元,推出双龙巷、七盛角等6个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三门峡市发放1亿元消费抵扣券。2020年起,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评选命名工作,在全省推出一批有较大规模、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目前已评选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5个。当下,灯光秀、电音节、星空露营、文创夜市集、24小时影院等新业态点亮河南夜经济,展现出文化消费新活力。文化消费在拉动经济、提振信心、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奋进新征程,打造全链条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全省文化产业界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携手并肩、步履铿锵,沿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推动河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