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切实引导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发布日期:2022-04-29
信息来源:


▶作者:郭广新,系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河南文化产业智库秘书长;晓鹏,系河南文化产业智库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强调,文化企业承担特有社会责任。202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旅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2021年12月31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措施》,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河南方案。

文化企业是文化供给的重要主体,文化产品具有经济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切实引导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是贯彻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题中之义。

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一部商业发展史,就是商业与社会环境相融合、相促进的历史。经济发展早期,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追求利润。如今,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成为共识。CSR理论与实践体系也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常以发布报告的形式披露其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扶贫教育等领域的举措。与一般产品不同,文化产品在其创意研发、媒体传播、消费体验的各个环节,均体现了生产者的价值观,对消费者的影响多在精神层面,更容易产生社会效应。乔治·索罗斯在《走向 的开放社会》中指出:“当文化成为一种舞台,上面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理论势力彼此交锋。”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文化产品所蕴含的价值观。当前文化市场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唯流量论”“眼球经济”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文化企业迷失了方向。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企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实现文化强省、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切实引导文化企业承担其特殊的社会责任。

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亟需科学评价体系。当前,企业CSR体系在政商学界的努力下不断完备:有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也有证券交易所等平台的指引,也涌现了专业提供CSR辅导的服务商。相对来看,通行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目前缺位。《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基于此,福建省、云南省、江西省等均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举措。应抢抓机遇,打造文化企业履责的河南样板。一是提高重视程度,要与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进行深度结合,把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为战略推进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在研究、借鉴国内外CSR体系基础上,充分考虑文化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依托行业协会、行业专家,科学构建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并出台相应配套举措。三是做到科学、精准、可持续,文化企业往往体量小,对政策变化十分敏感。引导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应采取“一刀切”等做法,应做到服务先行。要循序渐进,打造国有、省管文化企业履责样板,在省级层面定期发布报告、举办论坛,加强交流,形成国企、民企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履责生态。

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避免违背市场规律。引导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不是要求文化企业只注重社会效益,也不是要求文化企业迎合政策引导,改变其创意生产的规划、经营节奏,而是引导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统一。《长津湖》《觉醒年代》等红色剧目“叫好又叫座”,《唐宫夜宴》《祈》等文化节目频频“出圈”等证明,坚持正确导向的,精心、用心创作的文艺节目,是不会没有市场的。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主体,要鼓励百花齐放、鼓励创作精品。一是进一步为文化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用活、用好现有扶持文艺创作、扶持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工具箱”,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依托文化企业储备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文艺创作、文化产业领域的中坚队伍。二是进一步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是文化企业履责的重要阵地,要加强文化惠民工程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吸纳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end-
联系我们